「匠心」央视10分钟,讲述新会柑的前世今生。
- 时间:
- 浏览:604
- 来源:新会柑网
央视的一档节目《匠心》
火遍全中国……
匠人们的专注和认真
打动了无数人……
《匠心》栏目是一档大型电视纪实类节目,通过访谈和外景拍摄两种形式刻画大国工匠、匠心传世,讲述创新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的匠心故事。CCTV《匠心》栏目组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匠心》栏目作为响应,致力于讲述中国企业家追求和传承中国匠心故事,从而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最终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如今
新会柑的故事
也被《匠心》栏目拍摄成视频
↓↓↓
新会,古称冈州。
这里三江汇流,山海交接,沃野千里。
这里是一代文豪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
这里也是南宋最后一场海战的战场。
这里是改良运动先驱梁启超的故乡,
也是新会柑的核心产区。
每到新会柑成熟的季节,
这里的街头巷尾都洋溢着柑果香气。
▼
区柏余,是土生土长的新会人,新会柑的清香与甘甜,滋养出他内心深处浓郁不散的乡情。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新会柑和新会陈皮的销售却陷入了低潮,新会柑的种植面积迅速下降,不及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新会柑的种植已经走入了困境,但区柏余看好新会陈皮背后的潜在市场,他开始大量收购陈皮。
为了给消费者建立新的消费习惯,区柏余和丽宫国际酒店的厨师们钻在厨房里,一钻就是两年。
他们每天看陈皮、品陈皮,不断钻研,寻找能够与它搭档、共同创造出美味的食材。
经过不懈的努力,四十余种陈皮菜肴、多种陈皮月饼和陈皮酱终于面世。
为了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研发成果,区柏余向国家申请了多项专利并获得了批准。
除了专注于深加工,他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大市场。几番寻觅,他想到了柑普茶。在严格要求制作工艺的同时做了外观改良,最终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如今,随着新会陈皮、柑普茶、柑果酱的热销,新会柑的种植面积,也从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两三千亩,扩大到今天的六万多亩,价格也不断提高,果农们的脸上又洋溢起了笑容……
每到新会柑收获季
就有大批的外地客商前来买柑
因为,中国最好的陈皮出自新会
陈皮,就是新会柑的果皮
人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新会陈皮
不只广东人把新会陈皮推崇为“广东三宝”之首
由于其功效卓著
连李时珍也为它“免费打广告”
不骗你,真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陈皮“今天下以广中(即新会)来者为胜”。
1、为什么是江门新会?
《中国药典》: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 陈皮” 和“ 广陈皮” 。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能君能臣的陈皮,自古以来就在中药界吃得很开,江湖地位无可替代。根据《中国药典》的记载,药材分为:
① 陈皮:一般指芸香科福橘、茶枝柑、大红袍和温州蜜柑等干燥、成熟果皮。如上图①、②所示,通常剥成数瓣,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比较厚(1~4mm)。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② 广陈皮:一般为芸香科茶枝柑的干燥成熟果皮,广陈皮中又以新会陈皮最为地道。如上图③所示,常3瓣相连,比较薄(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均以片大、色鲜、油润、质软、香气浓、味甜苦辛者为佳
(所列区别不排除特例)
得益于新会“茶枝柑”这一优秀品种,新会陈皮中的“挥发性油”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均高于常见芸香科品种(如下图)
↑图自:南京药学院《 中草药学》
可见,新会“茶枝柑”陈皮的挥发油含量在采样陈皮中为含量最高的
↑图自:《陈皮、青皮中 4种黄酮成分的比较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可见,广东陈皮各项含量均高于其它地区的含量,部分物质甚至多于其它地区近10倍。
新会陈皮的出众品质
源自新会柑的优良品质
一个正宗新会柑
是“天时”、“地利”、“人和”
共同作用的结晶
天时
新会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热量充分:年均温度数21.8℃,最高7月份达28.3℃,最低1月份13.4℃,年均日夜温差达6.9℃,10℃以上有效积温达7729.7℃。光照时数足:年均日照时数1731.6小时。雨量充沛:年均降量达1784.6mm。无霜期长:年均无霜期达349天。
光热水充沛,非常有利于新会陈皮形成片张较大、适当皮厚、油胞粒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的质量特色。
地利
新会依山傍海双江流——形成了以银洲湖两面岸为核心的潭江两岸冲积平原带。南边有银洲湖为出海口,南北两座山(北圭峰,南古兜),使潭江、西江双江交汇。江海咸淡交界,土地肥沃,是非常优质柑类栽培区。每年汛期前,西江、潭江的水流会减少,银洲湖出海口海潮倒灌,迎来每年一次的咸潮,含盐量达3—9‰,水土中渗透了海水元素。汛期来临时,西江将远在祖国西南的云贵高原的土壤元素随洪水带到新会的冲积平原带,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西江洪水+潭江潮水+南海海水,形成“三水融通”的水文奇观和水土特色,使新会的土壤兼具多种土壤成份类型,丰富的水分、沉积有机质和海水盐类成就了新会柑种植中地道性物质的来源。
人和
新会是陈皮的地道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宋朝,在历史上曾被定为贡品。新会柑和陈皮文化已经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在种植新会柑方面经验丰富。而新会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农田基本设施,为典型珠三角精耕细作模式,最能种出优质的新会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