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用“一座园”讲好“一块皮”的故事
- 时间:
- 浏览:1775
- 来源:新会柑网
来源:中国江门网 时间:2018.05.28
[ 字体: 大:2624中:2220小:1816]
规模化种植的新会柑园。采访对象供图
新会陈皮产业正朝着自动化、标准化发展。 唐达/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江门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计划三年投入超30亿元,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门在行动。自即日起,本报(江门日报)与市农业局联合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助推江门农业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4年前,从事水产生意的肖凤琴,回到家乡新会三江联合村“种柑”,“那时候,新会柑行情好,许多农民改种了新会柑。”4年后,新会柑种植面积已扩大到7万亩,鲜果产量达8.5万吨,规模经营农场的农户超过2200户。
三年挂果,肖凤琴的“千亩柑田”产量渐增,已是一片果熟飘香的景象。可回想起4年前的“水涨船高”,阿琴难免有感于如今行情的“平淡”。标准不一?监管漏洞?基础设施短板?在肖凤琴看来,这些都会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处于“转折点”的新会陈皮,已无法满足于不断扩大的种植规模和产量;统一执行的行业标准、高附加值的产业生态、名利双收的品牌战略,已成为行业共同的呼声,而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诞生,恰逢其时。
用“一座园”讲好“一块皮”的故事。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何焕发传统特色农产品——新会陈皮的新活力?在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一思考将为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启发……
趋势
深加工让新会陈皮升值
新会陈皮产业产值到1996年还不足300万元,2000年以来发展迅猛,到2017年已突破60亿元。好风凭借力,这辉煌背后既有大健康这股“东风”,更有“陈皮人”的智慧和汗水。
区柏余,丽宫食品公司总经理,他跟新会陈皮“打交道”20多年。“以前卖‘一块皮’,大家不懂它的价值;经济社会发展了,消费者关注健康,把陈皮和茶文化糅合,柑普茶很快打开了市场。”从陈皮月饼到柑普茶,懂“深挖”的区柏余让陈皮不断升值。
从小农种植走向规模耕种,从作坊式加工走向工业化生产,从单一农业走向产业融合,新会陈皮的价值已不仅限于“一块皮”。去年9月,新会陈皮产业园入选“国家队”,是一记响亮的“信号”,精深加工成为大趋势。
“一轴、四园、三基地”空间布局,“一皮三产四业”全产业格局,《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勾勒的“蓝图”,明确了一条特色化、标准化、产业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同年12月,第四届陈皮文化节举行,首批系列项目公布,“蓝图”落地。
格局
三产融合开发全产业链
“新会陈皮产业园,以陈皮为特色优势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平台,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省农业厅发展计划处处长梁友强,把这一发展模式归纳为“产业融合型”。精深加工只是产业融合的版块之一。
三产融合,这被新会区副区长黄锐楼视为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格局的“钥匙”。“一产种植基地,二产研发加工基地,三产交易与文化旅游基地。”新会陈皮产业园要建立集种植、生产加工、金融投资、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陈皮村是中国首个大型特色农产品商业文化综合体,集陈皮交易、特色餐饮、休闲养生、文化旅游于一体,是产业园首批项目之一。自2014年开园以来,年均游客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陈皮村常务副总经理吴曼菲直言,“发展旅游产业核心就是三产融合。”
“以文化旅游为抓手,实现一二三产业全域融合,带动产业园全产业链发展。”吴曼菲认为,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基于此形成的“公司+基地+农户+金融+旅游+互联网”经营模式,将推动更多农户参与分享产业增值受益。如今,这一经营模式已推而广之。
以丽宫食品为例,截至2017年末,已先后与超过20家大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合作,直接或间接带动800多户农民增收,年增收率达7%。
思考
以高品质发展新会陈皮
未来,新会陈皮产业园剑指“中国陈皮之都·世界陈皮中心”,“标准”和“品牌”会是焦点。
“新会陈皮产业准入门槛低,监管难。”区柏余建议,要加快溯源系统建设,推动标准化,统一种植标准和生产工艺,加强行业培训,提升管理水平等。吴曼菲也呼吁,要重视公共品牌宣传,加大产品监管力度。
吴曼菲还建议,从产业园的视角,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产业规划,实现科学种植,避免“果贱伤农”,同时积极引导企业错位发展,有序竞争,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孵化培育中小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至2020年形成年产陈皮柑茶2万吨、百亿级产业规模,带动新会柑种植面积8万亩”,要实现这一目标,黄锐楼提出,要打造品牌,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和溯源系统建设,打造高品质农业;要延伸产业链,打造现代化陈皮生态农业+乡村文旅田园综合体。
新会陈皮产业园焕发了这一传统产业的新活力。“‘千亩柑’,是我正在推广的自有品牌,我还计划打造一座陈皮庄园,发展农业旅游。”从标准化、品牌化,到新业态、新模式,肖凤琴眼中的新会陈皮如今有了更多可讲的“好故事”。
延伸阅读
我市着力打造10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
今年4月,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规划培训班在江门召开,并前往新会陈皮产业园参观,学习“新会经验”。现代园区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新会只是起点。接下来,我市将加强规划引导,推动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推进农业区域化、规模化。
同时,加大农业产业园扶持力度,实施建园强农行动,在园区产业要素流转集聚、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农业产业园引领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深掘农业“政银保”机制潜力,做好“农业+金融”文章,搭建农业全产业链融资平台,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快建设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利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
目前,我市计划着力打造江门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蓬江凉瓜产业园、江海葡萄产业园、新会陈皮产业园、新会对虾产业园、台山优质稻产业园、台山鳗鱼产业园、开平禽蛋产业园、鹤山茶叶产业园和恩平粮食产业园共10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文/唐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