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虫“出壳”柑肉处理难题或解 形成闭合产业链
- 时间:
- 浏览:2015
- 来源:新会柑网
陈皮虫“出世”柑肉处理难题或解 形成闭合产业链
来源:金羊网作者:彭纪宁 陈卓栋发表时间:2018-01-04
07:11
分享到
陈皮柑与“陈皮虫”循环利用闭环
2017年,江门新会区产生近8万吨新会柑肉。信奉“皮贵肉贱”的新会人往往将柑肉弃之如敝屣。烈日照耀下,路边垃圾堆与沟渠中的柑肉发出阵阵酸腐的臭味。柑肉乱扔已经让新会区政府相关部门“头疼”多年。如今,一种以柑肉为饲料的陈皮虫,有望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鸡肋”的柑肉
食之无味弃之污染环境
为什么要大费周章人工培育一种虫去吃掉柑肉?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新会陈皮业界人士。
记者了解到,一份500克、储存82年的“新会陈皮皇”曾拍卖出了55万元高价,但剥皮后的柑肉就算倒贴钱也无人问津。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正宗的新会柑肉水分少、口味偏酸且回味苦涩,一般人并不喜欢食用;加上柑肉易腐烂、难以保存,加大了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难度,“小青柑问题不大,丢几天不算很臭,大红柑8个小时就开始变臭,隔天就臭过烂鱼烂虾。”
因此,每逢新会柑销售旺季,新会大量被抛弃的柑肉腐烂后,对周边的空气和水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对此问题,新会区政府在2016年和2017年两度发通知要求规范柑肉的处理,由环卫部门有偿收集,严禁随意抛弃。
小小陈皮虫
将实现柑肉无公害处理
虽然不少人已关注到柑肉的问题,却苦于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和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华南农业大学梁社坚副教授在美国加州做访问学者时,看到一篇关于“生物昆虫处理生活垃圾”的报道,联想到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柑肉。
2015年,梁社坚回国后,发现天然生长的昆虫并不吃果肉。但梁社坚并不放弃,他与团队潜心研究,引进山东、江西两地的该类昆虫与本地昆虫杂交,加上独特的培养配方,最终于2016年成功孵化成虫。
如今,能吃柑肉的陈皮虫出世,有望解决柑肉污染这一老大难问题。
和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静介绍,陈皮虫是一种人工繁殖,能够吃果肉的虫类。“这些陈皮虫容易成活,而且食量大,只要直接投到柑肉里面,它就可以直接吃掉。只要培养出足够数量,就能将新会每年产生的柑肉都消化完。”
浑身都是宝
可形成一个闭合产业链
除了可以消化柑肉,据研究分析,陈皮虫本身含有大量抗菌肽、维生素、粗蛋白、脂肪、氨基酸等成分,可以成为养殖业的活体饲料,此外虫体中的高蛋白脂肪还可以制作生物柴油;陈皮虫产生的粪便,含有大量氨基酸,可以制作动物饲料或有机肥料;陈皮虫生长过程中蜕下的皮和结成的虫蛹外壳,含有丰富的抗菌肽,可以成为手术线、生物果蔬保鲜剂的原材料。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廖宗文高度评价陈皮虫技术:“它可以做成一个闭合的产业链,通过‘陈皮虫’消耗了柑肉,让新会柑每一部分都得到有效利用,同时‘陈皮虫’产生的粪便又能作为有机肥料回到田里,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观察
生物科技深度介入后 柑肉深度加工迎曙光
除了喂虫,柑肉是否一无是处?中山大学药学院一份分析表明,与其他食用柑橘相比,新会柑肉除了口感稍差外,在氨基酸、维生素等方面有些指标还略胜一筹。新会华酵堂负责人孙培雄就说过:“新会柑果肉里有酶、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柠檬苦素、柑橘多酚等营养成分,都是好东西。”
在生物科技深度介入后,柑肉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迎来了一丝曙光。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从柑肉衍生出来的产品,就有压片糖、果酒、果酱、柑饼、酵素以及最新的陈皮虫等。有专家估计,各种项目合计起来,产值预期可达到70亿元。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彭纪宁 陈卓栋 通讯员 谭耀广 肖浩
猜你喜欢